多個關注團體指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遠水不能救近火

港府銳意整頓樓市以解決樓荒,惟成效未現,新界住宅市場已掀起炒風。現屆政府昨公布其最後一份《施政報告》,提出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,大動作整合新界北多個新發展區,以求將香港北部打造為宜居、宜業及宜遊的都會區。「北部都會區」內本身有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,最新再提出額外開拓約600公頃土地作住宅及產業用途,料增加16.5萬至18.6萬住宅單位,連同元朗及北區現有單位,預計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,總住宅單位數目日後將達90萬至92萬個,料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。都會區發展需時至少十年至廿年起計,多個關注團體抨擊計劃遠水不能救近火,無助紓緩市民急切的住屋需要。
有別於港府過往劃出不同新發展區及新市鎮發展,今次提出的北部都會區佔地面積約等於三分之一個香港,範圍涵蓋元朗和北區的新市鎮如天水圍、元朗等,以及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如古洞北/粉嶺北和洪水橋/厦村等。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有望由現在的11.6萬個,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,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。
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指,有別於傳統維港都會區,北部都會區將定位於創科和保育上。被問及花上廿年發展是否可行,他認為樂觀上可行,但強調現時提出只是方向,並無時間表。
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則指,過往龐大如「明日大嶼」計劃,亦不至於要專設副司長職位領導計劃進度,相對今次北部都會區的規模較前者更大,發展時間理應逾十年以上。他直言港府向北發展土地的方向正確,但質疑落實發展時會困難重重,「發展時間一長,變化就會好大,下屆政府會如何實行都是疑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