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房委會及房協的分別》

香港房屋委員會(房委會)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根據《房屋條例》於1973年4月成立的法定組織。香港房屋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策劃、興建及管理香港的出租公共房屋,亦負責興建出售房屋(居者有其屋計劃)。房屋署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,並為運輸及房屋局提供支援,處理有關房屋的政策和事務
香港房屋協會(房協),成立於1948年,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,並於1951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059章 《香港房屋協會法團條例》成為法定機構[1]。根據《稅務條例》第88條獲豁免繳納香港稅項。
房協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包括2015年落成的青衣綠悠雅苑、2019年落成的將軍澳翠嶺峰、2020年落成的屯門翠鳴臺及沙田綠怡雅苑,屋苑分別設有康樂設施、健身室、兒童遊戲區、園藝花園、遊戲室、音樂室等設施,配套比房委居屋完善。
房協交樓時單位附有基本裝修及抽油煙機、熱水爐、冷氣機等家電,相比房委會居屋以清水樓交樓,業主可省卻裝修的開支及時間。
不過,銀行對審批房協居屋按揭,比房委居屋更嚴格。白表及綠表買家或需通過壓力測試,才能成功申請按揭。白表及綠表買家最高可申請9成按揭,而房委會居屋最高可讓綠表買家會9成半按揭。
在轉讓限制方面,房協居屋業主可在簽署樓契後的兩年內,向申請原價回購單位;在簽署樓契的兩年後,業主可免補地價經「住宅發售計劃」第二巿場轉售予綠表及「白居二」買家;在簽署樓契的五年後,業主除了可以經「住宅發售計劃」第二巿場免補地價轉讓單位,亦可以補地價後於自由市場轉售。房委會新居屋的轉讓限制與房協居屋相若,惟新居屋業主需等待至買入單位後十年才可申請繳付補價。